8/30/2017

為什麼一定要有標題

有的嬰兒一出生,只是叫個兩聲,有的嬰兒掉一滴眼淚,有的嬰兒掉兩滴眼淚,有的嬰兒掉三滴眼淚,有的嬰兒哭到斷腸停不了。

人從一出生就不一樣,每個人都知道,世上沒有任何人與另一個人完全相同。

但為何我們都在潛意識中,希望他人同質化?或覺得其他人都該用你自身的標準去度量?

「你為何不快樂?不要想那麼多啦,看開點啦,不要憂鬱啦,笑一個吧。」

你覺得快樂很好,所以每個人都要跟你一樣追求快樂?你覺得參加派對很快樂,所以大家都該去參加派對以獲得同樣的快樂?你覺得信奉某個宗教很快樂,所以大家都該去參加這宗教而獲得快樂?

既然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每個人所需要的應該都不同,你覺得快樂是人生第一順位,但不見得所有的人都覺得快樂是人生第一順位,你覺得獲取快樂的方法是某某某,但不見得所有人獲得快樂的方法都是某某某。

不笑的人沒有對錯沒有高低也沒有強弱,既然如此你為何要叫人家笑?

除了快樂以外,上述所有「快樂」一詞,以一個人的所有面向(例如悲傷成就價值觀政黨傾向)取代,應該都適用。

[from fb blog 2017/8/30]

8/25/2017

體育賽事雜感

當孩子做得很好,如果說這是「光耀門楣」,這不是在稱讚孩子,而是褒揚自己。當孩子搞砸了,如果說這是「丟人現眼」,這不是在解決問題,只是撇清自己的責任。

把體育選手的表現說成什麼什麼之光,是同等的行為。只是加油者(搞不好連加油也沒有只是在糾結那名稱),最後卻想分享榮耀。批評漏接失誤,也是同等的行為。可能連球棒也沒摸過,最後還能評得頭頭是道。

如果碰到一個來自中東戰亂國家的人民,你會覺得他很自卑?如果碰到一個來自蘇格蘭的人,你會覺得他自卑?每個國家都有他們的歷史,沒有人那麼閒要瞧不起你(也許白人主義者例外),自卑向來只來自於自己的心虛,民族感一直都是衝突與戰爭起因的負面形容詞。一篇瞎文就能催淚,一篇空話就能同仇敵慨,只能說腦子不用久了就會只剩生物最原始的反射反應。

[from fb blog 2017/8/25]

8/15/2017

單純的幸福

上週搭計程車回家,司機聽到了文德路便問我,那裡是不是有郭子儀紀念館?階梯會不會很陡很高?我很想去,但受過傷的腳不知道能不能爬得上去?

然後開始了一連串的對話,但其實大部分是他在說,因為我大約只能聽懂大約一兩成,大多時間只能微笑回是。

這位六十多歲的伯伯並沒有因為我聽不懂閩南語而怪我,他很努力告訴我,小時候家境不好,小學念了幾年就去放牛,十幾歲開始去做工,下了工回工寮就埋頭讀歷史小說,所以知道了郭子儀,所以認識了薛平貴,所以唐宋元明的興衰隨口而出都是對仗的詞句(但很抱歉都還是閩南語我都沒懂)。

對於覺青來說,這人蠢斃被騙一輩子,但我從這位伯伯神采奕奕的眼神中,看到了最單純的幸福與快樂。

[from fb blog 2017/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