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2024

2024 resolution

諸法各住自位 ,非干我事。

誰も何も私に関わらない。

1/09/2024

To kids (2021)

避免用說沒有條理或是講過就煙消雲散,我寫下來。

你們開始面對興趣、科系、工作的選擇,我想說一些我個人這幾十年來的心得,只是給你們參考。

你們也許無法想像未來你們會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就算想像,和現實一定有落差,更不用說未來的世界很可能是現在無法想像的。

一般人思考「我們到底為何而工作?」這個問題,我想最直覺的答案應該是:賺錢過活。這個答案沒有錯,我們必須要有生存必需的元素 - 錢。只是,同樣是賺錢,在賺錢的過程中,你的生活的心理狀態又是如何?

1. 每天醒來都抗拒著,帶著愁苦的表情與蹣跚的步伐去公司,在公司每一秒都在想著還有多久下班?
2. 每天抱怨著工作時的挫折、覺得工作與興趣不符、不滿自己懷才不遇大才小用低薪屈就。
3. 總是做著這份工作想著別的工作,一直不斷找,一直不斷換,一直不滿意。

我相信 90% 以上的人,不分世代,都是這樣過日子。我歸納最根本的原因就是 - 「為錢工作」。

一旦心裡認定工作的動力是「賺錢」,不管再合興趣、再多薪水,工作中再小的失誤挫敗,甚至只是日復一日,都會在心裡累積「無聊」、「不滿」、「無法發揮」、「沒成就感」等等這些負面感受。反應到實際生活,就是上面三種心理狀態。

我摸索多年,覺得有一個工作動力也許是比較可行的 - 「利他」。我說的「利他」並不是要當個慈善家,並不是要傾家蕩產捐錢,而是把「利他」作為主要工作動力。

你們都看過日本節目裡有一輩子做某種食物的廚師或一輩子做某種器具的達人,他們的初心是「看到人們吃後露出幸福的表情」或是「因為器具讓人們順利完成工作」。因為這樣的心態,讓他們每天是自發地想做出更好更精進的產品。如果只是想賺錢糊口飯,每天一定只是算計,我要做多少才能還清卡債,每天一定會想著我偷懶一下我減料一點也沒關係,每天一定想著是不是有什麼更好賺的生意。

我想絕大多數的工作都能有「利他」的心態去面對,端看你自己如何選擇。當一個醫師,每天是只想著用最快的速度把掛了號的病人應付完?還是想著把病人醫治好,讓他們露出健康的笑容?當個學者,每天是想著要用最高效率去發表最多論文?還是想著要如何找出讓更多人免於貧窮、瘟疫、死亡的策略或方法。

再來我想說一下「興趣」,以你們的年齡,要立刻定下興趣是很難的事。畢竟你們都還沒經歷過太多事,也還有很多事還沒學過,要怎麼定?就算是現在喜歡的事,也難保未來不會厭煩;就算是現在不喜歡的事,也難保未來不會愛上。我覺得自己可以用篩去法,排除一些,留下「興趣範圍」,而不是排除大部分,留下「一個興趣」。例如,文法商理工農醫,先排除自己心裡完全不考慮的,其他的都留給他們一點機會,而不是只給自己一個選項,其他都不考慮。人生很長世界很廣而且一直在變,保持彈性、保持學習力、保持適應力,才是上策。

舉個例子,有個人開始接觸到網頁程式設計,迷上了,覺得自己的興趣就在這,然後他全部的世界就是寫網頁程式。後來科技不斷演進, 網頁程式換了,甚至可以自動化產生。這時該何去何從?如果一開始把興趣定在「網站技術」這樣的範圍,不只是寫程式,就算不太會畫畫也涉獵一點網頁設計,就算不善社交也研究一點行銷手法。這樣才不會讓自己很容易被取代或是被淘汰。

最後我想說「成功」這件事,你們覺得成功的定義是什麼?是賺大錢?是成為大老闆?是做什麼官員?

把庫巴打敗了是不是成功?在那個瞬間的確是成功了,但也表示你(至少在下一版出來前)沒得玩了。玩遊戲的成就,應該是來自你在每一關的思考、練習、突破,是一個「連續態的過程」,而不是最後的那一個「點」。

同樣的,成功的定義(至少我的信念是如此),應該是每天讓自己變得更好一點(哪怕只是一點),每天踏實地把自己該做的事做好(不管大事小事),這樣就好。